[通讯]“二十四小时为我们在线的老师”

时间:2018-3-15 14:00:27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向怀城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返回

——记校第十一届“师德十佳”、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卫杰副教授


“夜里十一二点,我将论文发给王老师后便安心地睡觉了,第二天打开信箱发现凌晨一两点时老师已将写满批注、建议的邮件返还了过来,让人感动得想哭……”谈及王卫杰老师,交通运输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寿任祯打开了话匣子。

“晚上十点半,我们将演讲稿发给王老师,隔了20分钟,老师就回复了我们,邮件中满是修改后的语法、句式乃至正确的单词拼写及有预见性的提醒……”2017级硕士研究生陈尧补充道,“王老师不仅对我们在校生如此,对毕业的学生也是如此。一个已工作的师姐被公司领导批评后,心里很郁闷,就在微信上向王老师抱怨了一通,王老师看到留言后,第一时间帮助师姐梳理思绪、化解郁闷、给予建议,第二天,她就‘满血复活’地投入工作了。王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位二十四小时在线为我们守候释疑解惑的人!”

学生口中的王老师,便是我校第十一届“师德十佳”、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卫杰副教授。孟春三月的一天,微风拂面,在虹桥校区,如约见到王卫杰老师。因为实验室设有门禁,他在约定时间守候在门口,初识便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内敛、细致和谦和,让人心生“吹面不寒杨柳风”般的温暖。 

“每年教学内容至少要更新10%以上”

“课堂是知识的源头,只有不断地往里面注入活水,才能使其成为良田沃土。”王卫杰老师这么认为也坚持这么做。他一直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与更新,在给本科生教授《交通工程学》《交通设计》《道路交通安全》等专业主干课程期间,他不断地在教案内补充课程发展的前沿知识。得益于在韩国、日本等国求学或访学的经历,王卫杰老师精通日语、韩语和英语,于是他总是托人从海外带回日本和韩国的原版书籍(由于相关书籍无法直邮)进行研究。“每年教学内容至少更新10%以上,是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多参考其他国家的专业类书籍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触类旁通。”王老师淡淡地说。

“第二遍再听王老师讲授的《交通工程学》,还是让人耳目一新。”陈尧感慨道,“也就两年的时间,当我坐到本科学弟学妹的课堂上重温这门课时,发现新增了大量选自行业领域内最新成果和应用的案例,他在备课上投入的时间之多不言自明,我们都喜欢听他上课。”

“王老师除了课堂很丰富很吸引人外,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听课习惯,”2016届硕士毕业生祝亚奇说道,“当年在他的要求下,我们都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王卫杰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个共性问题后,在学生中倡导了“学业好笔记”活动,并通过每学期评比表彰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短短一学期的坚持,学生已完成了由被要求记笔记到主动记笔记的“质”的转变,这项活动被学院学生会积极推广,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

一颗爱心系学生,三尺讲台写风流。为拓展学生的视野,王卫杰还经常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校做报告,或组织学生参加高规格的会议听取报告,并要求他们在会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带领他们紧跟学科前沿。2016年,他还主动联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促成了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国际暑期学校,目前已有黎文双等9人从中受益。

“启发式教学很好地激活了我们沉睡的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人师者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职责,教会他们思考、带动他们实践才是目的。”王卫杰表示。“王老师特别注重对我们的启发和引导,让我们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激活沉睡的思维,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2016届本科毕业生胡蓉蓉,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后便来看望了王老师。

“王老师是个想法多、见识广的老师,他会将《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交通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讲授,让我们学会运用系统思维分析交通问题。”李虹表示,读本科时就被王老师课堂所吸引,所以保研时才坚定地选择了王老师做导师,“本科期间,每遇诸如国庆之类的小长假,王老师就会布置任务让我们好好观察记录假期的交通现象,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分析、判断,提交分析报告,让我们明白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项关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工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特别敬佩王老师,他所恪守的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让我受益匪浅。”祝亚奇介绍道。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老师不做“填鸭式”的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渔猎”知识的本领,学会用大数据等软件进行分析。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王老师又会手把手地指导、一点点地启发,给他们以鼓励。15级朱智博同学特别喜欢打游戏,王老师便引导他进行“基于游戏场景的交通安全教育设计”研究,朱智博后来以此项目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最忙碌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指导老师”

“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创新的黄金期,能在关键的时刻给他们以指导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快乐!“王卫杰这么认为。2011年博士后出站后,王卫杰来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工作,历任系主任、院长助理等职。

“这是我最珍贵、最喜爱的礼物。”王卫杰指了指一旁的围巾说道。这条围巾,是他所指导的“大创”团队获奖后送他的礼物。“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数据、查阅文献、撰写初稿、不断改稿……王老师一直不遗余力地指导我。获奖后,我第一个想感谢的人就是王老师。”亚洲交通运输学会2017年年会“最佳口头报告奖”获得者、2016级硕士研究生李梦云介绍道,“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用英文写作的,这都是王老师指导的结果。”她的《城市步行导向系统调查研究》项目,用眼动仪在南京火车站北广场采集眼动行为数据,对现有的步行导向系统提出了改善对策。

“《交通危险感知APP》这款软件是我们课程作业成果化的提升,软件的技术要点都得益于平日课堂知识的积累,没有王老师的指导我们就不会有这个奖。”2017年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凡表示。“只要学生找到他,他二话不说就会给予指导帮助,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就做了四次指导老师,说他是最忙的指导老师一点也不夸张。”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娟表示。陈娟介绍,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补助微乎其微,对于以科研和教学任务为衡量指标的老师来说,做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义务劳动,是一项良心活。“作为老师,我必须保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更何况每次都是学生自己找来的,这表示他们对我无比地信任,怎能忍心拒绝他们?”王卫杰笑着说。他所指导的团队两次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实践成果“垃圾分类调查分析报告”反响较好,相关对策被市政府采用。

近5年来,他已经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个,校级创客团队1个,全国、全省交通科技大赛队伍6支,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VR设计比赛3次,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伍4次,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团队1支。

“人文素养是培养‘交通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局限于刻板的书本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方能深刻领悟交通问题的本质。”谈到专业培养,王卫杰表示。“当年在校时,王老师总会适时给我们补充日、韩等国道路交通人性化设计的案例。”祝亚奇表示。“王老师除了规定我们两周一次的专业文献交流学习外,还必须完成文史方面的课外书阅读任务,做到一人一本书,每周一次分享会。”李虹介绍说,“王老师说,交通工程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只有具备较为宽广的视野和境界才能将专业学好。”

“在英国读硕期间,我特别适应分组讨论、主旨发言的授课模式,因为王老师在本科时就让我们这么做。回想当时他让我们讨论假期中的交通现象,目的就是在引导我们形成一个多角度全方面的认知和学习模式。”胡蓉蓉补充说,“王老师还带领我们参加交通安全科普公益活动。”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过江苏省科普宣传周、南京市科协大讲堂、南京市科普宣传周等活动。2016年,他主持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信息共享平台“更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主题专家讨论。2017年,成功申请世界银行“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的公益基金项目(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一个跨政府合作的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行动)。“能够借助国际经验和视野,为我国电动自行车事故伤害预防做些工作,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王卫杰谦虚地说道。作为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技术审查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南京市交通、城市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玉壶一盏存冰心,师德一腔育桃李。“王老师不计个人得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课内外活动,经手学生赴美学习的大额费用,从没收取一分钱的手续费、跑腿费,而且从不接受家长的答谢宴邀请,真的难能可贵。”陈娟感慨道。他全力协助申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工作,推进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此外他深入走访用人单位,对话权威专家,完成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开设了面向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的“数理统计及其工程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职业素养教育”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很有实用性,工作后上手很快,很受欢迎。”寿任祯表示。王卫杰主动推荐同学到相关单位实习,赵霞同学在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后被录用;寿任祯被推荐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实习,被用人单位留用。

春风十里,万物葳蕤,相信正如王卫杰老师所坚信的“教学相长,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二十四小时为学生在线的王老师,必将收获满园桃李,累累硕果。芳晓